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或肛門墜痛,并漸進性加重者稱為痛經。痛經分為原發(fā)性痛經和繼發(fā)性痛經,本方案指繼發(fā)性痛經,相當于西醫(yī)子宮內膜異位癥范疇。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研究生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婦科臨床研究》(肖承悰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
⑴病史:有隨月經周期規(guī)律性發(fā)作的以小腹疼痛,呈現繼發(fā)性、漸進性痛經的特點。
⑵臨床表現:繼發(fā)性、漸進性痛經。腹痛多發(fā)生在經前1-2天,行徑第1天達高峰,可呈陣發(fā)性痙攣性或脹痛伴下墜感,嚴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門、陰道、股內側。甚至可見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fā)涼等暈厥之象。
⑶婦科檢查:盆腔檢查發(fā)現內異癥病灶或/和子宮增大、壓痛。
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婦女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年)。
⑴子宮內膜異位癥
①癥狀:痛經、不孕。
②婦科及輔助檢查:盆腔檢查發(fā)現內異癥病灶;影像學檢查(盆腔超聲、盆腔CT、及MRI)發(fā)現內異癥病灶,血清CA125水平輕、中度升高。
③腹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是目前診斷內異癥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鏡下見到大體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對可疑病變進行活組織檢查即可確診。
⑵子宮腺肌病
①癥狀:痛經;月經異常(可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及不規(guī)則出血);
②婦科及輔助檢查:子宮增大、壓痛等;影像學檢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二)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
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三)證候診斷
1.寒凝血瘀證
主癥:①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②形寒肢冷。
次癥:①經色紫黯有塊;②月經量少或錯后;③經行嘔惡;④經行大便溏泄;⑤帶下量多,色白。
舌脈: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或舌底絡脈迂曲,苔白;脈弦、澀或沉緊。
2.氣滯血瘀證
主癥: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煩躁易怒。
次癥:①經色黯紅有塊,或經行不暢;②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③肛門墜脹;④月經先后不定期;⑤經量或多或少。
舌脈:舌質黯紅,或有瘀斑、瘀點,或舌底絡脈迂曲,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澀。
3.腎虛血瘀證
主癥:①經行小腹墜痛;②腰膝酸軟。
次癥:①經色淡黯或夾塊;②月經量少或錯后;③頭暈耳鳴;④夜尿頻多;⑤性欲減退。
舌脈:舌質淡黯,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沉澀。
4.濕熱瘀阻證
主癥:①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或灼痛;②帶下量多,色黃質稠。
次癥:①經色暗紅或醬紅,質稠或夾粘液;②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③口膩或納呆;④大便溏而不爽或干結;⑤小便色黃或短赤。
舌脈: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主癥必備,次癥具備2項以上,參考舌象、脈象即可作出癥候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