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疾病, “一貼”了之
    發(fā)布時間:2015-07-21 08:43 瀏覽: 人次

    初伏剛至,每天就有三四百患兒家長來到我院,帶著孩子貼“三伏貼”。

    “冬病夏治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看字面就明白——冬天的病夏天來治療。”我院兒科主任陳光明解釋說。他介紹說,“冬病夏治”是傳統(tǒng)中醫(yī)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一般來說,“冬病”是指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濕病、中風等易在冬季寒冷時發(fā)作的疾病。而“夏治”則是指通過夏季提前的預防和治療,以減少上述疾病的發(fā)作次數(shù)或減輕病情。而對于孩子來說,“冬病夏治”是防止兒童支氣管哮喘的有效方法,同時,它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過敏性鼻炎、間質(zhì)性肺炎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陳主任說,“冬病夏治的主要治療手段是采用外敷,通常是將藥物敷貼在背上不同穴位。由于治療時不疼痛,所以相比打針吃藥,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與成人相比,幼兒冬病夏治的療效更好。”他表示,冬病夏治的治療效果非常好,令孩子免于服藥之苦,家長們對其比較容易接受。通常來說,治療方法以三周為一個療程,每周需做兩次穴位敷貼。

    5歲的琪琪小朋友已經(jīng)是冬病夏治的老主戶了,她的媽媽邵女士告訴記者,女兒體質(zhì)偏弱,動不動就咳嗽感冒。去年夏天嘗試了穴位敷貼療后,冬天發(fā)病明顯減少,因此今年繼續(xù)給她“貼一貼”,鞏固一下療效。

    “為了孩子的咳嗽,我們看過多少醫(yī)生啊,中醫(yī)師換了兩三個,西醫(yī)換了三家醫(yī)院。中藥很苦,孩子喝起來真當受罪,治療周期又長,老是換醫(yī)生,效果不明顯;西醫(yī)見效是快,但我聽人家說,老是吃,以后會有耐藥性,我們不敢給孩子多吃藥。折騰下來,孩子的病沒見好。我們決定試試冬病夏治貼膏藥,就當多個方向。”一位帶著四歲兒子來看病的年輕媽媽說,試了之后,效果還可以,所以今年提早就預約了初伏貼。

    陳主任提醒各位患兒家長,對于兒童來說,冬病夏治治療時間越早越好,一般在3歲左右最宜。因為年齡越小,其免疫功能、發(fā)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糾正。抓住三伏天貼藥的有利時機,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nèi),因此用藥后吸收得最為徹底。兒童敷貼更應嚴格遵守固定療程:今年伏天為40天,每伏為一個療程,也就是4個療程,一般需連續(xù)治療3年。如在冬至時加一個療程,可加強療效。

    亚洲国产综合激情视频,国产在线不卡人成视频,在线人妻无码,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片